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详情
当前信息:2023高考志愿填报新热点:储能专业63所院校等你报考!

来源:互联网 2023-06-22 21:05:53

文|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3全国高考已于6月10日结束,何时放榜备受考生关注。截至6月19日,已有26个省份公布了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多集中于6月23日至26日间。届时,考生也将开始正式填报志愿。

院校以及专业的选择对于今后就业至关重要。“十四五”哪个行业最火?最有发展前景?还最缺人才?当然非“双碳”赛道莫属!而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无疑是双碳赛道下最具发展潜力的一门学科。


(资料图片)

储能技术是推动全球能源变革的关键支撑技术,伴随我国双碳战略的实施推进,储能产业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据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已突破10GW,年增长率超过120%。储能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引发了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储能学科涉及物理、化学、材料、能源动力、电力电气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储能专业人才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精尖缺人才。

在高考志愿填报即将开启之际,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对当前我国高校储能学科建设情况进行梳理,希望帮助更多的考生了解储能专业,为有志于投身储能事业的学子提供借鉴参考。

学科建设启幕

2020年1月17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西安交通大学于同年2月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了国内乃至世界首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自此拉开了储能学科布局与建设的序幕。

截至2022年底,全国设立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080504T)本科专业的高校达63所,遍及全国24个省(直辖市),其中211院所占比35%,985高校共计10所,分别是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

专业特色鲜明

国内高校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设立始于2020年,以国家双碳战略和储能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打破学科壁垒,采用能源、电气、化学、物理、材料等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校企联合、产教融合战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掌握储能及其交叉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运行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新型工科高端人才。

课程设置丰富

通过梳理现有设立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本专业课程主要涉及储能原理与技术、储能系统设计管理、氢能与燃料电池、材料科学基础、电化学基础、流体动力学基础、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物理化学等。

师资力量雄厚

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工科专业,各家高校积极整合能源、材料、化学、机械、电气等在内的众多优势学科教学和科研资源,搭建本专业相关平台,推动储能学科建设,以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为代表进行介绍:

西安交通大学搭建国家储能平台(中心),由何雅玲院士任平台主任,陶文铨院士和管晓宏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成立热质储能、电磁与化学储能、氢储能、储能系统、储能测试与安全评估等5个研究室,组建形成了包括中科院院士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国家级人才23名等在内的共80余人的校内教师队伍,并聘请华电集团、华能集团等12家能源领域龙头企业兼职导师25位,校企导师联合指导学生,全程开展储能领域人才培养工作。

天津大学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成山担任专业建设负责人,包括4个A类学科,9个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由2名院士、18名“长江学者”“杰青”、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30余名“优青”“青千”人才领衔的400余人跨学科科研教学团队,全面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

厦门大学储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世刚院士牵头,现有从事储能相关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100多名,分布于能源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学院、航空航天学院、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及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等十多个教学与科研机构,并融合储能领域内的宁德时代、厦钨新能源等龙头企业的行业优秀人才共同建设。

就业前景广阔

据CNESA预测,未来5年,保守场景下,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97GW,复合年均增长率49.3%;理想场景下,将达到138.4GW,复合年均增长率可达60.3%。由此可见,对于储能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持续的增长,就业前景广阔。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毕业生可在能源、动力、电力、环境、汽车、石化和冶金等企业和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设计院以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从事储能领域相关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运行优化、制造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附:设置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高校一览表

2023年6月15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其中“储能科学与工程”排名情况见下表:

更多精彩活动,

可关注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请关注:

【END】

联盟官微

关注政策、项目、企业、市场活动

联盟官方小秘书

入会、入群、产业交流、活动对接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