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为了安顿一家三代六口人,
(资料图)
深圳律师曾灏买下南山区的一栋联排别墅,
总面积500平方米,共计5层,
一住十多年。
▲
曾家
2019-2021年,他们再次装修。
户外蚊虫滋生,
他们给整个房子罩上了金属“蚊帐”,
蚊子再多,也能在户外阳台活动;
5层高的楼梯幽暗,
他们将屋顶开出天窗,
让阳光洒进一楼。
▲
阁楼
一家人始终坚持同进同出,
为此曾放弃移民美国。
新家贯穿了“在一起”的家庭理念:
除了睡觉的卧室,
所有的空间都对家人共享,
一大家子可以时时守望、交流。
两个女儿
共同拥有整个3、4层。
两位老人,
住在阳台最大的卧室。
6月,一条拜访了这个中国人理想的家。
撰文:游威玲
责编:邓凯蕾
他的作品登上美院教材,多件花卉原作上线,点击一条艺术小程序立即收藏
6月中旬,一条摄制组在连日阴雨里,来到位于深圳南山区的曾家。
路边遮天蔽日的榕树、三层楼高的三角梅,在略微有些坡度的人行道旁自顾自地生长。
曾家住了十多年的家,就在这样一道缓坡上,线条简洁、白色金属纱窗的外立面,在一片满是罗马柱、弧形窗台的联排别墅中,显得格外素雅。
▲
大女儿
18岁的大女儿刚刚结束高考,3楼书房白板上还留着“高考加油”。曾太太在L型厨房操作台择菜,曾灏坐在邻近的餐桌旁,一起听女儿自己安排的旅行计划,“先去香港迪士尼,再去桂林……”
▲
一家五口,大女儿刚刚结束高考,小女儿在学校备战中考
我们的拍摄就在端午节前夕,一楼的厨房,摆放着苏州外婆刚做好不久的粽子。唯一不在家的小女儿,正在学校准备6月底的中考。
潮湿的雨季里,大、中、小雨在窗外不断交替上场,室内,这个六口之家宁静祥和,这样的岁月静好,从2007年小女儿出生开始,已经持续了16年。
▲
曾灏一家三口
“我们的同行也好,朋友也好,很多都是处在一家人分离的状态,先生在国内工作,太太带着孩子在美国、加拿大,学习和生活。”
曾灏是一位律师,在他的圈子里,先生事业有成,为了子女教育和陪护,太太和孩子在国外,是常态,“我们家不同,无论去哪里,一定要共同进退,要去一起去,要回一起回。”
▲
太太爱喝茶
他40多岁时,全家曾尝试办过美国移民,一起去美国生活了几年,最终决定放弃。他说自己的事业更适合在国内发展,“我们家人不能分开,全家一起出去的,最后一起回来了。”
曾灏1971年出生于湖南,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来到深圳工作,起初担任公务员,后来“下海潮”起,他离开体制,如今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
▲
阁楼露台被太太打理得很漂亮
期间,他认识了来自苏州的太太,两人相爱、成家,在2005年迎来大女儿,2007年又诞下小女儿,太太一人照顾不及,曾灏便邀请苏州的岳父岳母来深圳。
“我岳父母就一个女儿,请他们来,可以互相照应,不仅仅是为了照顾2个孩子。”从2007年开始,一家六口就这么住在一起。
如今的家,也是因为2007年,家庭人口从原本的一家三口变成六口,原本的房子不够了,重新买了更大的这栋别墅。
▲
小区周边绿树环绕
房子位于南山区,东面,腾讯总部所在的科技园区离家不足4公里,西侧紧邻公园。总面积将近500平方米,共有5层,地下1层,地上4层。一栋朝北的联排别墅,左、右、后紧挨着邻居的房子,入户的院子朝北,所有的阳台也位于北面。
“当时看了很多房子,符合条件的,就这栋”。虽然朝北,几经权衡,曾家一家人迅速决定买下并简单装修,匆匆住了进来。
▲
大女儿陪妈妈,在主卧的阳台上浇花
一家六口的生活重心,开始围绕照顾2个女儿展开,太太带一个,外婆带一个。
“我大部分时间在工作,家里全仗太太和岳父母,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他们做饭可好吃了。”
曾灏平时会和岳父会一起去健身、游泳,逢孩子放假,全家一起聚餐、旅游。
▲
改造前后对比
▲
屋主曾灏和设计师关佳彦
2019年,女儿步入高一,住了十多年的家也严重老化,曾灏和太太决定重新改造家,请来日本设计师关佳彦Yoshihiko Seki进行改造。
“我们一家喜欢在一起,除了睡觉的空间,其他空间希望尽可能多在一起。还有就是希望2个女儿有更多的相处时间,之前她们跟着大人住不同的楼层,如今长大了,希望可以给姐妹两更多的相处时间和空间。
岳父母70多岁了,他们在深圳朋友不多,太太全职,在家的时间多,希望新家,他们能待得舒服。”
考虑全家老、小的需求,这是曾灏起初给到设计师关佳彦的改造要求。
▲
金属制作的“蚊帐”
第一次看到这个家,关佳彦就注意到,所有的房间都有独立的大阳台,却因为蚊虫滋生,闲置不用。
“曾家人都喜欢待在户外”,如何将这个空间有效利用起来,成了设计师要解决的问题:“一般防蚊用蚊帐,可不可以用蚊帐把房子整个罩起来?”
▲
金属蚊帐透光透气
于是,房间窗台原有的构造被取走,取而代之的是金属网格纱窗,参考蚊帐的细密进行定制,防蚊的同时,透气、透光。为了兼顾视野,还在人视高度预留了透明玻璃,方便往窗外看。
▲
楼梯改造前后
走进室内,空间给关佳彦的第一印象,是暗。
先天朝北的户型,本就光照不足。联排别墅由两栋呈L形90度交角楼组成,两栋楼又有半层的高差,通过最深处的楼梯连通上下。
全黑的5层楼梯,让原本的楼梯间显得局促、昏暗,行走体验极差。
▲
1楼到4楼,越往上走越亮
关佳彦在楼梯间的屋顶开出天窗,引入天光。同时,将原有的楼梯打掉,改成钢结构+悬空木踏板,结合透明的玻璃栏杆,将光线尽可能往下引。越向上走,空间越亮。
▲
阁楼花园入口处,安排了一个洗手台
楼梯是空间的核心,除了连通上下,还串联了位于不同高度的房间。
结合家人尽可能共处的愿意,设计师将原本在卧室套内的洗手间、淋浴间、衣帽间全部移出卧室,形成许多半公共空间,沿着楼梯上下行走之余,是一个个就在手边的洗手间、洗手台、衣帽间。
▲
一楼楼梯前,安排了一个台子,也可以是一个凳子,摆放了大女儿的插花和画作
▲
2楼主卧在最深处,走道最近是衣帽间,再往前是洗手间、淋浴间
曾家夫妇和女儿们的卧室区,楼梯最近处便是公共的衣帽间,妈妈在2楼熨好衣服,穿一层楼梯,便能在3楼楼梯间附近,把属于2个女儿的衣服摆放好。
如此,离楼梯越近,为全家人共享的空间。最远处、或动线尽头,是单独一间自带阳台的卧室。
▲
一层
一层,一个回字形的空间结构,将所有的起居空间串联在一起,这里是全家人齐聚一堂的地方。
▲
从客厅看过去,左侧是玄关、茶室,右侧是餐厅、厨房
▲
从餐厅看茶室和入户院子
▲
连接客厅和厨房的通道,做了收纳柜,但是上下留白,可以形成视觉感受上的纵深感,显得空间大
厨房操作台靠墙,形成L型布局,全家人同时上手,都不显拥挤。
圆形餐桌两面,被操作台面包围,备餐、吃饭、聊天、喝茶,被整合在一起。
一层也是全家人最喜欢的空间,爸爸在客厅看球,岳父母帮忙料理美食,2个女儿坐在餐桌前聊着学校的见闻,家人可以各忙各的同时,随时抬头交流。
▲
一楼的空间都可分可合
茶室对外是一面玻璃推拉门,秋冬季节,可以整个打开,成为一个半户外茶室。厨房、客厅、茶室也都预留了推拉门,应对可能的分隔需求。
住了十多年后的这次改造,曾家和设计师,也对楼层进行了重新分配。年长者住低层,3、4楼改成女儿们的卧室和阅读区。
起初为了方便照顾年幼的2个女儿,她们各自跟着大人住在不同的楼层,如今2个女儿逐渐长大独立,很快便要各自离家上高中和大学,夫妇两希望让姐妹两有更多相聚的可能。
相比1、2层,沿楼梯多为半公共空间,设计师有意强化了3、4层专属女儿的空间感。
沿着楼梯到3楼,原本连到4层的楼梯被取消,移到女儿的卧室区外沿,由此,3层卧室区、4层阅读区,对内形成一个包含卧室、功课、阅读的多功能复合区,对外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
2间女儿卧室,外面是共享的功课区,关起门就是她们的小天地
3层卧室区,两间并置的小小卧室,卧室外共享一个大的功课区,桌椅、书架等大,对称地各据一个阳台。
书架、桌椅一样,上面的摆设,提示着姐妹两不同的兴趣爱好。
和曾灏一样,关佳彦也有2个孩子,“争吵是不可避免的,平时分东西,闹个不停。”
▲
衣帽间在门外,楼梯通到4楼的阅读区
关佳彦的办法是:“给他们的硬件都一样,最多颜色不同,避免心态失衡,剩下让他们自己发挥,简单方便。”
入住两年多,3、4楼的女儿区,是曾灏最满意的空间之一,两姐妹的亲密程度甚于从前,“有时候还会关起门说悄悄话,连我们都不能告诉。”
▲
2楼岳父母的主卧,除了套内阳台,还连着一个大的户外阳台,天好的时候,曾灏也会来这里推杆
70多岁的岳父母,住2楼正对厨房上方的卧室,减少爬楼梯。
考虑他们在家时间多,在深圳没有特别多的朋友和社交生活,家成了他们的生活重心。把全家阳台面积最大、最多的卧室安排给了他们,他们的洗手间也是全家唯一在套内的。
对于曾灏和太太而言,这个房子承载了女儿们出生到长大,渐渐拥有独立自主的意识,也渐渐要离开这个家。
今年9月,大女儿即将奔赴大学,她选择了和父亲一样的专业:法律,以后想当法官,或者律师。
▲
大女儿的同学来家玩,地下室的KTV也是应女儿要求设置的
“我们不苛求她非要读985、211,她对以后的人生,有明确的想法和规划,这就很开心了。”
对在身边18年的女儿即将离家,他说:“有一点点伤感,但是更多的是高兴,她们上学以后,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就更多了。我们不喜欢深圳的湿热,喜欢昆明的气候,以后可以多去,甚至生活重心一半昆明一半深圳,当然,全家旅行必须一起的。”
部分图片提供:KiKi ARCHi,摄影:谭汇韬、Eiichi K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