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洋,亳州市人,2009年至2011年就读于合肥学院,2011年末通过“交换生”项目,被派往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深造学习,2012年完成学业回国,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资料图)
2017年,何洋成立安徽亳诚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亳诚农牧),以饲养蛋鸡青年鸡为主,并带领公司取得了国家级示范场等称号。2019年参与撰写了安徽省地方性标准《安徽省蛋鸡青年鸡饲养管理规程》,2020年担任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2022年以第一发明人的身份,获得发明专利三项、实用新型专利七项,同年被选举为亳州市谯城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及谯城区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一职。
2017年,对于何洋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也是他面临着人生中最重大选择的一年。之前,他尝试了很多工作:干过金融、自学过财务、创业做过培训教育等。父母多次想让他回到家族企业里来,但何洋毅然决然选择另一条不同的路。“我想做点事出来,一件让自己佩服的事。”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2017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一圈的何洋看到了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完善。“缩小和西方农业的差距,为社会多作一些贡献。”这样的想法使他下定决心投身于大农业中来。
创业之初,何洋去过机械化设备化养殖先进的山东省青岛市,调研过规模化养殖的大型企业。在大量的调研和学习中,他深深被震撼到,也看到了现在蛋鸡养殖中的痛点和不足——生物安全不达标,育雏育成技术不成熟。于是成立一个标准化、智能化、现代化的专业育雏育成公司就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
公司成立之初,何洋一心扑在工作上,白天他走在去往养殖户的路上,晚上利用空余时间研究学习养殖技术,每次遇到专家他总是抓住一切机会虚心求教:从蛋鸡青年鸡育雏到设备、厂房设计及公司的布局规划等,仅一年的时间他就写废了九个笔记本。
经过调研,何洋发现周边城市养殖场里蛋鸡青年鸡育雏育成大多设备简易,以培养60天的育雏鸡为主,没有形成专业的育雏育成体系。而散养户大多都是按照老法子自己育雏育成,谈不上系统化、专业化。这样不仅导致品质参差不齐,对区域的生物安全及防疫标准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经过艰苦的摸索,结合亳州市养殖现状,何洋率先提出了专业育雏育成新思路。把蛋鸡养殖和蛋鸡青年鸡育雏育成,分厂区饲养,并且由原来的60天转群调整至80天。这样做,既能保证育雏育成的生物安全性,又能达到防疫标准,而且因转群而导致的应激反应会更小。
思路确定之后,何洋率先来到了亳州市某养殖合作社推广自己的养殖经验。起初作为同行,别人并不待见他,而且按照何洋的思路,初期投入会大大增加。但是他还是以技术交流为由头与该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从蛋鸡的发育周期到饲料营养等,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本来冷冰冰的合作社变得暖和起来,也是在这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中,对方慢慢接受了他的想法并付诸实践:蛋鸡青年鸡出栏应该推迟到80天以后才科学,这不仅减少了应激损失,还对疫病防控有着更好的作用。
通过何洋不断的宣传努力,周边的养殖户也慢慢地接受并开始尝试。在尝试中,养殖户们发现蛋鸡青年鸡养殖品质更加稳定,疾病防控更加简单,收益也增加了不少。就这样从最初的一个养殖场到周边100公里,到最终大半个皖北区域都慢慢接受了何洋的思路,养殖户们尝到了标准化养殖带来的甜头,现在周边养殖户提到亳诚农牧、提到何洋,都竖起了大拇指。
经过三年多运营,亳诚农牧渐渐地走向稳定和成熟,但是产业的发展绝不能就此止步。仅仅靠蛋鸡养殖并不能完善长远的产业链条,粪污资源再利用、可循环产业已经是当下主要发展方向。这一年里,何洋联合亳州市多家合作社,一起研究探索,经过不断的努力最终形成了一个产业化运营的雏形。从养殖粪污到有机肥生产加工,从有机肥再回到农田,从农田种植的粮食作物再生产饲料回到养殖端,逐渐形成了一个农业可循环的产业。经过不断的研究探讨,他们又把种植废弃物也利用了起来,完善了可循环农业产业化运营模式,并且在省内不断推广。
□本报记者 徐徐